Other

穷途之哭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销声匿迹数年的友人突然找我,往往都是略过寒暄,直接询问近况,大概我在朋友的印象中属于无事忙。没客套几句,也无关我的回答是偷闲还是碌碌,他们就很快转到主题:“最近(又)在创业,有没有兴趣加入”。我只能羡慕一番然后婉拒,倒不是顾虑风险,只是人事消磨,有兴趣的项目也越来越少。

除了短暂几年大企业生涯,我几乎都在创业或初创的团队部门。2012年前后在多说,后来出售给了今日头条;离开北京到上海,在公司从0到1组建团队搭建营销系统;前几年参与饿了么相关的前置仓新零售项目。虽还够不到财富自由的门槛,所幸总有愿意付给我不俗薪酬的公司,倒也不拮据。我并未刻意去找创业机会,何况早年还不太流行创业摆摊年入百万的新闻,但技术和产品的朋友一直都有很高比例在创业,我只算是被挟裹其中。想想也不奇怪,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再到起起落落的人工智能,业内人士往往最先感知这些变化,发现其中的机会。

一般的创业阶段,无非是界定问题、构建MVP以解决问题、寻找用户或客户进行验证,确立商业模式并规模化,前几个阶段都是产品和开发的强项,自然也就更容易投身创业。而且若经历周期和低谷,在缺乏外部资金的情况下依靠自身也能勉强维持。没有正式的统计是否成功率更高,毕竟创业从来都是大概率失败的事,但灵活性和反应速度大概是其他岗位难以企及的。

单看技能层面,好像还不足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人创业。如果说《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解释了另一批创业者的根本动力,那我们创业的动力是什么。相比哲学,我们更喜欢诗歌和历史,《诗经》写“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周文王的祖父带领部族,沿着西边的河岸(水浒),来到岐山之下并定居,奠定了周朝崛起的基础。《左传》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楚国先人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属于自己的道路。凡此种种,可能就是根植于文化中的创业基因。

阮籍率意独驾,任由马车毫无目的疾驰,行至无法再前行的地方,他会大声痛哭然后折返。我认识创业者也是这样,对于常规的职场工作总是会觉得无趣。看到一个方向,就想知道它能否行得通,以及最终通向何处。如果找不到或者发现这是穷途,那就大声痛哭,然后再回去就是了。只是不知道他们现在会不会感慨:时无英雄,竖子成名。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2 评论
最新
最旧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jiyouzhan
jiyouzhan
2 月 前

这篇文章写得深入浅出,让我这个小白也看懂了!

zpdr
zpdr
1 月 前
回复给  jiyouzhan

你是懂嘲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