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在一个日本网站上看过一个很不错的颜色排版方式,于是做了一个中国版的http://zhongguose.com/。完工后就任其自生自灭,也没太关注。结果前段时间在微博上被转发后,当天访问量突然飙升到10w级,随之而来相关讨论和邮件,有鼓励有质疑,故在此统一回应。
先说容易懂的,关于颜色数值和名字。前人研究请参看:《色譜》與《中國的傳統色》、《中國色名綜覽》之色名比較研究。数值是从《色谱》和其他书上取的。其中标注星号的例如天青,出处为东方出版社2013年版的《中国颜色》,这本书算不上权威,FB上有读者质疑它使用了曾启熊教授的研究而没有注明,所以只取了这书上很少的几种颜色作为补充。
通常来说,礼仪的场合古人倾向使用纯度很高颜色(肖世孟. 先秦色彩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这些颜色在现代印刷、显示的场景中就太重了。因此经典的五色——青、赤、黄、白、黑——没有单独列出来,名字直白或者生活中常见的颜色也没有选入(例如大红、灰白)。一言蔽之就是有缺漏但不会有冗余,只取前人研究过有据可查的而不去自己臆造。
第一版是给屏幕校色之后,按照《色谱》上的颜色选择RBG颜色,用算法转成CMYK,效率低,颜色值也不够准确。后来改成用PS选中色块,执行[去杂色]和[平均],CMYK采用FORGA39,Dot Gain 15%。我的本业是Web开发,色彩研究我是外行,如果有更好的数据来源或是更权威的颜色数值请告知,我会及时更新。
然后说说网站。网站13年就完工了,那时代码里还充斥着-webkit-的写法,这两年HTML5规范确定后就用新的方式重写了,除IE这种不支持mask的奇怪浏览器,其他浏览器都能正常浏览。功能不复杂,没有使用jQuery之类的DOM框架,react那些视图绑定的框架就更用不上了。也考虑过是否基于它来扩展社区类的功能,但没有更好的想法前还是保持现状了。个人最希望出现一位有爱的设计师,做一个更中式风格的设计,这样可以去掉右下角的Shanzai标注。
最后的重点,感谢所有给我建议、鼓励,喜欢这个网站的网友们!
佩服~特意来赞~
可以说很美了
厉害!感动!赞一个!
如果做一个口红色号网站,那就更棒了!
膜拜大佬
大神您好,不知道请您的做项目,费用如何计算?附我的联系方式
建议把标志换成梅花而不是樱花,不然山寨日本也山寨的也太彻底了。。
(梅花花瓣外侧是圆的,不像樱花那样有个小缺口)
感谢指出。
多年前搜索引擎误用的结果…
之后把花瓣改圆形。
建议色彩名字全改成白色才看得清楚
非常喜欢中国色这个网站,之前关注了很久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加以利用,最近我们单位的网站进行了改版重建,之后有机会充实网站的内容,顺手在背景色中用上了中国色网站的色彩,并且做了介绍和链接。
能不能加一些中国传统色的配色方案和原理介绍?
中国色这个网站非常美。美中不足的是选中某个颜色后,它的名字和周边几个颜色的名字由于和背景色一样或类似,导致看不清颜色的名字。改成白色或动态改成对比度高的颜色就好了。
[…] 至于它的专门介绍可以查看作者的说明《关于中国色网站的说明》 […]
中国传统色有384种,但是这个网站里的中国色怎么会有520多种呢?
【本研究以 1957 年中國科學院所編譯出版的《色譜》收錄之 625 個色名,】。
zhongguose.com网站是《色谱》的收录,里面有600+,网站整理了500多个。
大佬您好,最近我在和人讨论网站中一些颜色命名时对命名溯源产生了疑问,按照文章所说,所取颜色均从《色谱》一书中获取,不知哪里可以寻得《色谱》的原书资料
以前好像首都图书馆有藏,另外孔夫子旧书网也可以买到。
好的,十分感谢!
不过查阅了首都图书馆官网只发现了书籍的简短介绍,并没有介绍馆藏资源;孔夫子旧书网上倒是确有相关资料,就是价格难以承担
色谱一书大概70页,看了部分照片应该是没有对命名由来加以介绍的,感觉确实是无从考究了
另外大佬当初做网站的时候是对原书拍照/扫描然后提取颜色的吗,感觉全网搜到的关于这些颜色名字和对应数值都是出自中国色网站的)
没有“命名由来”的介绍,《色谱》这本书的格式就是配色网格一样,扫描的书我也放到网站上了。
https://ai.zhongguose.com 这个没正式上线的二级域名【配色网格】,点《色谱》有扫描的 webp 文件。70多页一共30多个文件,改路径就能找到 (page1.webp/page2.webp …)。
我是准备每一页匹配好对应颜色再上线的,不然又被抄到哪里去了… 如果需要《色谱》原书的扫描件可以从这里取。